
开学第一课日记汇编15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学第一课日记1今天晚上,我们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我开心极了!我们看完书后,八点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
在看《开学第一课》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奥林匹克的一位勇敢拼搏,但并没有拿到金牌的人,也为我们亚洲纪录创造了新的成绩,他就是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在暨南大学任教的苏炳添。他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以九秒八三的初赛成绩进入了决赛,虽然在决赛里没跑出好成绩,但苏炳添还是给我们中国人争光了。在决赛中,他以九秒九八的100米纪录,被亚洲人称为“中国飞人苏炳添”。
那么多年以来,每一次的100米奥林匹克比赛,没有一位中国田径运动员可以进入100米的决赛,只有这一次的苏炳添可以进入100米决赛的跑道。苏炳添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跑步,这日积月累的训练一定会有坚持不懈的收获,苏炳添曾经说过:“因为我要实现我的梦想,所以一直在奔跑”。今天他的梦想成真了,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训练,就会取得好成绩,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只要努力学习,就会从60分考到100分。
等我长大后,我也要向苏炳添学习,为祖国争光。我要更自信、更自豪,当祖国的一根栋梁,如果苏炳添真的退役了,我就接过接力力棒往前冲,把我自己的梦 ……此处隐藏4647个字……发生的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件令我印象最深刻。
1935年12月21日,贺炳炎在瓦屋塘战斗中,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在无医疗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用锯木头的锯子锯右臂。贺炳炎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医生的手在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贺炳炎鼓励医生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5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咬得稀烂。还有好多革命先辈的故事也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红军精神百折不挠。
昨天先辈们用他们的足迹,为我们开路;今天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前行,珍惜当下,新的长征已经在路上。
开学第一课日记15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21时播出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的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简直就是教室的模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
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做不动为止,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牢记许渊冲爷爷的谆谆教诲,热爱传统文化并使之更加灿烂。